图片
图片
图片
"精选上官仪佳作,便于您收藏细品"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官仪(约608-665),字游韶,唐初诗人、政治家,官至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列宰辅。
他以“婉媚工整”的诗风开创“上官体”,成为初唐宫廷诗的典范,其诗作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典丽,尤擅通过自然意象营造雍容典雅的意境,被《全唐诗》收录36首,对沈佺期、宋之问等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上官仪还是唐代著名女诗人上官婉儿的祖父,这一家族文化传承更添其文学史地位。
以下精选其十首代表作,既见“上官体”之精妙,亦藏唐代宫廷文化的隐秘脉络。
[1]
《入朝洛堤步月》
唐・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此诗是上官仪的代表作,以 “上官体” 特有的工丽之笔,勾勒出清晨入朝的静谧画卷。首句 “脉脉广川流” 以流水起兴,暗合 “步月” 之境;“驱马历长洲” 点明行迹,节奏舒缓。后两句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以 “鹊飞”“蝉噪” 动景,反衬 “山月”“野风” 的静穆,视听交融间,既写秋晨之景,又暗含仕途从容之意。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象清隽,“脉脉”“曙”“秋” 等词锤炼精准,体现初唐诗人对声律与意境的探索。
[2]
《奉和山夜临秋》
唐・上官仪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作为应制诗,此诗以宫廷视角铺陈秋夜之景,工于藻饰而不失雅致。前两句 “殿帐”“辇道” 点明皇家场景,“清炎气”“含秋阴” 以体感写秋意。中间两联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化用 “汉筑”“虞琴” 典故,暗合秋声;“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以 “断雁”“疏林” 勾勒萧瑟,与 “云飞”“月上” 的动态形成张力。尾联 “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从听觉、视觉延伸,将秋夜的空寂与幽远推向极致。全诗对仗精工,意象典雅,是 “上官体” 绮错婉媚的典型。
[3]
《早春桂林殿应诏》
唐・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此诗为应制早春之作,以细腻笔触铺陈宫廷春景的鲜活生机。首联 “步辇”“清歌” 点明帝王游幸场景,“披香”“太液” 暗含宫苑富丽。颔联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以 “流莺”“芳草” 的浓丽意象,写尽早春蓬勃;颈联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中 “翻”“上” 二字,化静为动,将春光与初融的雪色写得灵动。尾联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以 “未已”“将夕” 收束,既见春景绵长,又暗合应制诗的颂美之意。全诗辞采华美,对仗工整,是上官仪 “绮错婉媚” 诗风的典型体现。
[4]
《咏雪应诏》
唐・上官仪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
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
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此诗为应制咏雪之作,以 “瑞雪” 为核心,铺陈宫廷雪景的雍容之美。首联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 点明时间、场景,“凝”“掩” 二字写雪落之静;颔联 “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以 “花明”“珠散” 比喻雪落宫阁、池面的晶莹,暗含 “瑞” 意。颈联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 将雪的动态与 “歌”“舞” 结合,写雪因歌舞更显轻盈;尾联 “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以 “千里映”“万年枝” 双关,既赞雪色广袤,又喻皇恩绵长。全诗意象华贵,语言工丽,体现上官仪应制诗 “润色鸿业” 的功能。
[5]
《奉和颍川公秋夜》
唐・上官仪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
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
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此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多层次的意象铺陈,刻画秋夜的清寂与时间的流逝。首联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 以 “泬寥”“芸黄” 总写秋空辽阔、草木凋零之景;颔联 “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以 “鸿落”“燕去” 的动态,强化秋意萧瑟。颈联 “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 由景及声,“流” 字写暮色渐沉,“含宵唤” 则以万籁俱寂中的细微声响,反衬夜的静谧;尾联 “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以 “金柝”(更声)“银箭”(漏刻)点明时间推移,暗合秋夜漫长。全诗意象密集,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体现上官仪对秋景的细腻捕捉。
[6]
《春日》
唐・上官仪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此诗以 “春日” 为题,通过两组对仗工整的意象,勾勒出春景的鲜活与春夜的绵长。首句 “花轻蝶乱仙人杏” 写杏花初绽,蝶舞轻盈,“轻”“乱” 二字状花与蝶的动态;次句 “叶密莺啼帝女桑” 以 “叶密”“莺啼” 写桑树繁密、莺声婉转,“仙人杏”“帝女桑” 的典故,为春景增添雅趣。后两句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由景及楼,“春应至” 呼应前文的春意,“夜未央” 则将视角转向春夜,以 “飞云阁”“明月楼” 的高阔,延展空间与时间的维度。全诗语言婉媚,对仗精工,是上官体 “以婉丽为美” 的典型。
[7]
《咏画障》
唐・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此诗咏画中景象,以细腻笔触还原画境的瑰丽与灵动。首联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总写画中春日胜景,“桃花浦”“凤凰楼” 的意象,奠定明丽基调;颔联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化用 “蔡女”“燕姬” 典故,以采菱、登楼的场景,赋予画中人物动态;颈联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从 “新妆”“轻扇”“冶袖” 的细节,写女子的娇美与画境的鲜活;尾联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以 “巫山行云”“洛水宓妃” 作比,将画中女子的美貌推向极致。全诗辞藻华艳,用典自然,诗画交融,体现上官仪对艺术美感的敏锐捕捉。
[8]
《句》
唐・上官仪
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
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
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
池牑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兰泛樽中色,松今弦上声。
此为上官仪的残句集,虽非完篇,却可见其诗风的多样与工丽。前四句 “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 写清晨仪仗场景,“行漏”“繁笳” 状时间与声律,“旗文”“骑影” 的 “萦”“拂” 二字,刻画动态之美;中间 “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 以 “碧潭”“青山” 的静景,展现自然之趣;后四句 “池牑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今弦上声” 转向抒情,“池牑”“风月” 的清寂,与 “兰”“松” 的雅韵,暗含文人意趣。残句虽散,却每句皆锤炼精当,或写宫廷仪仗,或绘自然之景,或抒闲雅之情,体现上官仪 “多应制而不泥于应制” 的创作特点。
[9]
《王昭君》
唐・上官仪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此诗咏王昭君出塞之事,以细腻笔触刻画其离乡之悲与塞外之苦。首联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以 “春色晚”“路几千” 写塞外的荒远与归程的遥不可及;颔联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以 “琴悲”“笛怨” 的乐声,暗传昭君的愁思,“桂条”“柳花” 的意象,更添哀婉;颈联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从 “雾掩”“风惊” 的细节,写昭君梳妆时的孤寂与塞外的恶劣环境;尾联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以 “缄书”“泪尽” 收束,将思念与绝望推向极致。全诗情感含蓄而深沉,语言工丽而不浮,体现上官仪对传统题材的深度挖掘。
[10]
《从驾闾山咏马》
唐・上官仪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此诗咏帝王从驾之马,以简练笔法勾勒其神骏与不凡。首联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以 “桂香尘减” 写马行迅疾,尘土难追;“练影月前空” 以月光下的身影如白练,状马的轻盈矫健,两句从嗅觉、视觉侧面烘托马的神骏。后两句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化用 “关吏识马”“塞翁失马” 典故,暗喻此马非比寻常,连关吏难辨其能,塞翁亦难测其运,既赞马之奇,又暗含对帝王御马的隐颂。全诗语言凝练,用典自然,以小见大,体现上官仪咏物诗的巧思与含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正网-最大线上配资-配资网前十名-股票配资炒股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