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运动没有列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
本篇带大家了解罚运动这种争议性的教育惩戒措施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这些措施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是没有规定的,但这个措施学校和老师可能会经常采用。由于这些措施没有被列入教育部的惩戒规则当中,因此严格来讲,这些措施是有争议的,有可能是违规的。
老师对违纪的学生能不能采取罚运动、罚跑步的惩戒方式?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2020年5月,某小学有个一年级的女生,因为违反纪律,班主任于是根据班规罚学生在操场上跑10圈。家长知道后不干了,到学校投诉班主任。学校经过调查后,对班主任进行了通报批评,还暂停了这个班主任职务,撤销了他的品德学科教研组组长的职务。对于这样的处理,女生的家长仍然不满意,认为处理得太轻了。由于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于是这名家长就在网络上发布文章,声讨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患有哮喘病,老师却罚他在操场上跑10圈,导致孩子累得吐血。文章里还附上了一件血衣的照片,产生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警方介入,经过调查,事件出现了反转。原来所谓的血衣是家长伪造的,家长用网上购买的红墨水染在衣服上,文章也是家长花钱雇人在网络上进行炒作的。公安机关把这个事情调查清楚后,这名家长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法院判决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一年半的有期徒刑,缓刑两年。
虽然司法机关最后还了学校和老师的清白,但是这个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只是因为罚跑步就让家长、学校、老师卷入到纠纷当中,都付出了代价,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不建议将罚运动作为教育惩戒方式
罚运动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种惩戒方式?其实在2019年,教育部曾向社会发布惩戒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当时的征求意见稿里面的第六条曾经规定,老师可以对违规违纪学生实施适当增加运动要求的惩戒措施。但是在2020年正式颁布的惩戒规则当中,适当增加运动要求这条措施被删除了。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教育部对罚运动和罚跑步的措施是不支持的,至少是不鼓励的。
为什么罚跑步不能成为一种惩戒措施?有的老师不理解,认为罚跑步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凭什么就不行?其实之所以不支持把罚跑步和罚运动作为一种惩戒措施,主要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的。学生安全一直是一个让学校非常头疼的问题。在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当中,体育课运动事故占据一定比例。有研究机构曾经专门统计过各类事故,发现体育运动事故大约占了学校各类事故的总数的14%,这个比例相当高,而且这一类事故一旦形成诉讼纠纷,学校想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从而得以免责,法律上是非常困难的。
专业的体育老师,尚且难以避免课堂上意外事故的发生。那么缺乏体育专业知识的其他老师,如科任老师、班主任,如果是出于惩戒目的而刻意对学生罚跑步罚运动,那么在量上是不是更加难以把握?在运动技巧上、在安全保护方面是不是更加难以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呢?由此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是不是更高?酿成事故之后,学校老师想要免责,是不是更加困难了?
2015年,某地有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完成语文作业,被班主任叫到操场上罚跑5圈,每一圈是180米,总共跑了900米,没想到跑完之后这名学生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事发之后学校和老师都受到了处理,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考虑到上面这些安全因素,适当增加运动要求这样的惩戒方式最终被删除,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也就不难理解。所以老师们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不建议选择罚跑步等罚运动的方式,否则有可能会被认定是变相体罚,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引发法律纠纷。
— END —
来源 | 根据光明社教育家雷思明讲座内容整理,原标题《戒尺应如何拿起——教育惩戒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 雷思明,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全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专用教材《教师普法学习读本》编委会成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组织和审定的《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指导手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编写组成员。个人出版有《学校安全管理——律师的建议清单》《教师如何管控法律风险:50个好用的依法执教策略》《依法治校与学校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给教师的65条法律建议》等十余部教育普法著作。
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嘉正网-最大线上配资-配资网前十名-股票配资炒股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